窑炉

隧道窑倒坯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4/8/24 16:35:26   

隧道窑生产工艺从原料→原料堆放→破碎→陈化→成型→码坯→晾坯→烘干→烧成→卸砖→产品堆放,是一个完整的工艺链。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倒坯及处理问题上,应注重从源头解决,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顺工艺链从源头自上而下,逐步解决。

受厂区条件、天气环境、工艺设计局限等已存在的客观条件影响,在分析倒坯故障源与提出解决思路时,在从源头自上而下处理问题的基础上,应避重就轻,优先克服容易上手的故障源。

本文就隧道窑烘干过程倒坯问题进行解析,希望能为各位存在烘干室倒坯现象朋友提供帮助。

砖坯在烘干过程中发生倒坯,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

1.砖坯强度低

砖坯强度低成型水分高原料水分高

砖坯强度低引起倒坯的处理方法,针对砖机操作和设备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根据原料特性控制成型水分15%以下即可。混合料颗粒级配,可以根据各厂不同的原料塑性情况合理调整。本节主要探讨原料和混合料非人为原因水分高问题的解决方法,原料水分高(a),有条件的可采取晴天气候取料存放,或晴天气候晾晒,原料棚可采用透明屋面瓦结构设计晾晒原料。混合料水分高,如果无法通过原料晾晒、掺配、存放、烘干等方式解决,针对标砖和普通多孔砖,成型水分在20%以下,建议采用一次半码烧工艺,即在合理的码坯高度要求下,第一次先码一半的高度,采用自然晾晒或烘干工艺降低一部分水分,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码坯达到要求高度,然后晾坯、烘干。如果成型水分在20-30%,建议采用两遍烘干工艺,即先成型晾坯烘干,烘干后砖坯重新混料成型制砖、烘干。如果生产砌块等孔洞率高或清水砖等高附加值产品,优先考虑二次码烧工艺。

高水分原料一次半码烧

针对高水分原料,第一次码11层,进行晾晒

一次半码烧不同于二次码烧

第二次再码12-17层,进行晾晒烘干

2.窑车台面不平整、码坯搭接不稳

窑车台面不平整、码坯搭接不稳,倒坯发生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倒垛的砖坯外观比较完整,可以通过台面维护,更换新的台面结构,设计合理的码坯搭接垛型,或更新码坯设备解决。

3.干燥收缩量大

部分企业原料细度大、水分高,干燥收缩量大,容易导致倒坯发生,应优先调整混合料颗粒级配,减少收缩变形。如没有条件增加骨料,可通过增加砖坯码放密度解决。例如4压11,变成4压12或4压13。在原料颗粒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时,应尽量采用稀码方式确保产量。

4.砖坯入窑含水率高

正常砖坯成型含水率15%以下,经过自然晾晒降低一部分水分,进入干燥窑烘干。在进入干燥窑之前,自然晾晒排出的水分越多,砖坯入窑水分越低,干燥室越不容易倒坯;相应的干燥室烘干温度可以提的更高,同样的干燥周期,干燥窑能排出更多的水分,干燥后残余水分更低,产量更高。

因为自然晾晒受气温、气候的影响,为了控制不倒坯或减少倒坯现象的发生,只有牺牲产量。所以同一烘干理念设计的隧道窑生产线,冬季产量低于夏季产量;雨季产量低于旱季产量;北方产量低于南方产量。

同样在夏季某断面的旋转隧道窑和隧道窑产量一致,那么到了冬季,旋转窑的产量降低幅度会比隧道窑大,因为旋转窑先天结构设计,湿坯码放后处于半露天环境,没有厂房侧墙的保护,冬季冻坯、湿坯晾晒效果差等因素会进一步放大。隧道窑生产线都是建造在标准化厂房内,冬季室内温度虽然低于夏季室内温度,但仍高于外界温度。在管理比较完善的砖厂,冬季一般会在存坯线设置保温棚,虽然不能达到夏季时的产量,但能有效防止冻坯。

冬季增加保温措施,也是有效防止倒坯的管理手段。

5.排潮结构、干燥制度不合理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烘干生产技术隧道窑工艺:直烘窑、单纯利用余热烘干隧道窑、烟热余热共用烘干隧道窑...

国内最早从国外引进隧道窑生产线,其工艺设计就是采用余热烘干,烟气进行处理达标排放。这种烘干原理设计的工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倒坯,但也有其致命的缺点——产量低。以6.9米窑炉断面余热烘干生产线为例,夏季产量25万左右,冬季产量更低18万左右。以4.8米断面余热烘干生产线为例,夏季产量20万左右,冬季12万左右。这里需要注明的一点是,以上提出的产量是生产的砖没有黑心完全烧透,出窑温度在40℃的时的产量。

直烘窑一般为投资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基本没有4.8米断面的直烘窑,其断面一般为3.3米-3.7米左右,其夏季产量一般在15-20万,冬季在8-12万左右。因为直烘窑相对比较短,其烘干段与烧成窑连成一体,调节能力更差,所以冬季为了避免倒坯,只有大幅度降低运行速度,产量降幅非常大。另外因为窑炉长度短,其夏季的产量也一般多以出黑心砖、出砖温度高为代价才能达到。

烟热共用烘干隧道窑生产线,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的烘干技术,国内最早包括现在运用该技术一般为山东省的窑炉公司居多,建设规模一般在3.7断面,随着砖厂企业对产量的需求,四川等地的窑炉企业也在积极推广,窑炉断面发展到4.8米、5.6米。国内许多设计院也借鉴该技术,逐步在6.9米以上断面全部或部分利用烟热进行烘干。

采用烟热、余热共用的生产线,不论是3.7米、4.8米、5.6米还是7.3米断面,高产时都达到30万标砖,窑炉长度在米以下的生产线,该技术达到这个产量,也是以出黑心砖、出砖温度高为代价,如果要提高出砖品质,降低出窑温度,其窑炉长度应该在-米。但可惜的一点是,如果窑炉加长,烟热共用的烘干窑容易发生倒坯。所以烟热共用生产线其产量视乎存在一个瓶颈,很难有真正意义日产突破33万标砖的生产线。

采用烟热、余热共用的生产线,当冬季、雨季时其产量大幅下降至2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烘干线排潮路径长,排潮温度低,水汽接近饱和状态,容易发生凝露。冬季生产时,潮气遇到冰冷的砖坯形成水滴,导致湿坯失去强度倒垛。发生倒坯时主要处理办法:降低干燥窑送热温度,增大排潮风机频率。随之而来的是烘干后砖坯残余水分升高,产量降低。当遇到倒坯发生时,大部分窑炉师傅会在干燥窑结构上各种开孔,对干燥窑进行降温。倒坯是可以控制,但产量还是要降低。如果对窑炉烘干理念进行实质性的改造,烟热共用生产线解决冬季倒坯的主要办法只有大风、低温、降产。

写在文末,欢迎各界朋友参观考察超高产量生产线,单线日产40万标砖,无黑心,出砖温度低,冬季夏季稳定高产。杜绝倒坯,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产量质量收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5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