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窑炉匠心人坚守龙窑柴烧30年

发布时间:2022/6/3 14:56:36   
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题目下方红河旅游,了解更多旅游资讯。「云南旅游新方向,云上梯田,梦想红河」

责编

盛夏傍晚7点,建水紫陶步行街里,夕照尚未散去,火焰准时在环形电子显示屏上欢腾跳跃。这团燃烧在20米烟囱上的火焰,能俯瞰紫陶步行街的全貌,窗明几净、花团锦簇,紫陶器物在最合适的灯照下和最恰当的绿植中以最完美的造型,将它们的厚重、典雅、精致呈现。

这与跟它有着一路之隔的碗窑村截然不同。那里是建水紫陶的发源地,有着低矮的房屋、杂乱的街道,还有路边啃草的牛羊。昏暗的房屋里有成堆的泥土,嗡嗡运转的机器和灰头土脸的手工艺人。

但不管建水紫陶以何种方式陈设,火焰却永不熄灭。它曾以何种方式将建水紫陶从往昔带至现在,也会以何种方式将建水紫陶从现在带至未来。

9月23日中午,茶叶塘龙窑薪火熄灭,工人在尚有余温的窑炉里,将一件件粗陶陶器掏出。龙窑主人徐荣伟和妻子,整理着刚刚出窑的器物,偶尔看向下方的大地。

徐荣伟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碗窑村,祖上四代均从事制陶,受家人的熏陶,徐荣伟10岁开始跟父亲学做陶,13岁开始便能独自拉坯。进入原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工作后不久,徐荣伟被分配到位于碗窑村五显庙旁的龙窑,主要从事装窑、烧窑工作。在五显庙龙窑,他一干就是20多年。

时间给了勤奋的人智慧和技能。20余年的历练,让徐荣伟掌握了熟练的龙窑建造、龙窑烧陶技术。如好的龙窑堂口要大,才会火力大,发热效果才好,陶器成品率才高;装窑要留好火路,添柴时才不会损坏陶器;烧窑时一定要捂得住火,让火充分抱住陶器……这些技术,他随口便能娓娓道来。

说起茶叶塘龙窑,徐荣伟总有叙不完的回忆和割不舍的情感。此龙窑位于碗窑村西北角一个叫茶叶塘的地方,依山而建,是年徐荣伟租下此地荒山后,请开挖机的大舅哥挖山兴建的。窑长50米,是建水地界上建成至今唯一一座一直没有熄灭过薪火的龙窑。

年,徐荣伟因原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效益不好,长期无事可做,于是决定跳槽。此时,有朋友向徐荣伟介绍了西庄镇汤伍村一个处于停产状态的小窑,徐荣伟实地察看后,果断租下烧制起陶器来。上天也眷顾勤奋的人,徐荣伟一接手,汤伍的这口小窑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产品陆续走俏市场。

一年后,窑主人看着徐荣伟日益红火的生意,决定要自己烧制,不再出租。无奈,徐荣伟夫妇只得卷好铺盖、家什回家待业。待业期间,龙窑熊熊的火焰整夜整夜地燃烧在徐荣伟心里,烧得他辗转难眠,烧得他心潮澎湃。

他知道,这30年的久伴,龙窑已融入了他的生活,每天不去看看龙窑,心里就好像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他在碗窑村附近不停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茶叶塘的这块建窑宝地。为什么说这里是建窑宝地呢?徐荣伟解释说:“此山位置高,坐东北朝西南,前面是一条狭长开阔的山谷,龙窑建好后,能充分接收来自山谷大风。”

确实,龙窑建好后,徐荣伟发现,此地一年里有9个月吹西南风,龙窑堂口正对西南方向,整个龙窑就像一条张开大口的巨龙,拼命吞吸着大风。而从山谷里吹来的强风,就像一台无形的巨型鼓风机,鼓得龙窑里的柴火如浇油一般熊熊而燃。

由于位置好,一年能受风9个月,所以此窑烧制的陶器成品率在96%以上,而一般龙窑的成品率仅在70%左右。年6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大申考察了此龙窑,夸赞说:“此窑位置高、气流大,西南风达9月,能烧制甲骨瓷。”杨大申此语,充分证实了此龙窑位置的优越性。

“因为热爱,我已坚守了龙窑柴烧30余年。”徐荣伟说,“此窑停了,我还要再选地建龙窑,把龙窑柴烧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能用一生来无怨无悔地从事某一事业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如质朴若陶的徐荣伟,宁愿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龙窑柴烧上,在属于自己的那片静土上坚守,在人与窑的对话中、在火与土的共舞中享受着人生的快乐。

欣赏着徐荣伟的陶器作品,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又为之平静而淡远。这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不正是我纯净心灵里苦苦寻觅的审美标准吗?这一件件端庄拙雅的陶器作品,如三秋时节的深山一样清远宁静,亦如芳华褪尽的真理一样质朴迷人。

(图/文朱雄)

来源:建水古城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各位小伙伴,红河旅游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帅哥美女积极来稿哦!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