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介绍 >> 都说文化是相通的,徽州有一样东西和福建的
说到土楼,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福建土楼,其实土楼在中国非常多的,今天我要介绍一下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土楼。
我们进入黄山市歙县境内,就有很多土楼,要说土楼最多的,可能就是水南区域了,这些土做的房子,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它们星罗棋布,散落在新安江畔、沿江两山,成为新安江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要制作土楼呢?他们为什么不做更好的房子呢?土楼安全吗?我根据这些问题来说一说土楼的形成原因。
徽州自古多山,山区的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就会特别的重要。县城的传统徽州建筑大部分为砖木结构,那么徽州山区的地方,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把砖头运到山上去,否则代价太高了。山区地少也没有办法煅烧砖头,又不能住山洞里,只能用现有的泥土资源做房屋。
所以说徽州土楼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材方便,因为满山的泥土经过筛选就可以直接使用。
第二个特点就是冬暖夏凉。
山区的天气温差其实比较大的,太阳下山立马就要降温,那么用土做的房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泥土达到一定厚度,和住在山洞里、窑洞里的那种感觉是差不多的,夏天外面很热,进入土楼就会感到一股凉风迎面而来,仿佛进入了空调房间,那么夜间土楼就会温度就会下降,甚至还有一点点冷,泥土吸收的热量就会释放出来,产生冬暖夏凉的感觉。
土楼第三个特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环保。砖头制作的房子还需要经过煅烧环节,需要损坏大量的森林,燃烧大量的优质泥土,占用大面积的田地做窑炉,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废弃物。而直接使用泥土加入一定量的砂石、间隔加入木头枝条,就可以达到和混凝土差不多强度的效果。
其实土楼建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不是简单的把地方选好,堆个房子就完事。土楼在建造的时候,采用的是古法的夯土夯墙制作工艺,也就是城楼的制作方法,只不过土楼比城楼的厚度要薄一些而已,非常的结石,在水南地区,百年的土楼也是有的。
土楼的地基一般用石头夯实,很多人都会发现土楼的窗户都做得那么小,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土楼的结构强度问题,窗户做大了土楼的坚固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大一些的土楼每隔一段距离会嵌入一段木头,作为房屋的支撑,类似钢筋的作用。
为了采光方便,土楼所有的瓦片都采用的是小瓦,每隔一段的距离,小瓦中间会采用玻璃瓦片进行采光。鱼鳞一样的小瓦,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利于将热气散发出去,它的不便之处就是灰尘也可以从缝隙里进来。
我们看到了,福建土楼围成圆形,类似城堡,而徽州的土楼是传统单个的房屋样式,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区别呢?
因为福建土楼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抵御外敌,而徽州当时因为四周都是山区,加上土楼所在的地方一般都只有一两条路可达,外敌很难进入,所以徽州的土楼都是独栋的。
任何一个地方,必然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楼文化就是在不断地演变中形成的,是自然与社会发展、劳动和财富均衡的结果,可惜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徽州的土楼在以屈指可数的数量弃置和减少,所以乘着现在还有一些,快点来真正的土楼来看看吧!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