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优势 >> 现存唐朝最长的龙窑,景德镇南窑遗址,全国
本集要带大家探访的是位于景德镇乐平市的唐代南窑古瓷窑址,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唐代龙窑遗址,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文化遗存的空白,是景德镇明清御窑厂烧造技术的渊源。
去南窑路上的提示牌南窑遗址现状,一眼望不到头01到底什么是“龙窑”?
龙窑,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陶瓷烧造窑炉,多是依山势而建,呈斜坡状,形状似龙而得名。
相对与其他窑炉,龙窑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会分为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每隔一定间距设在两侧窑墙上,对称排列。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
其优点是造价低,装烧量大,并可充分利用余热。
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特别适宜烧造青瓷、影青瓷。
02南窑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下辖的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一个窑山。
古时,乐平与景德镇毗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境内古代窑址上至唐代、下到明清时代均有遗存。
年南窑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南窑所在区域,本来就是一片窑山。联合考古队在原窑山的东部发现了这条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
该龙窑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窑炉遗迹。
考古发现了很多支座的遗迹,说明烧造时瓷器放在支座上,起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在窑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青瓷标本,其中最完整且震撼人心的就是青瓷腰鼓,现存于景德镇乐平博物馆。
据资料记载,在唐代,青瓷腰鼓十分流行,宫廷盛宴、佛教活动、民间世俗表演均可见到。
青瓷腰鼓是南窑唐代瓷窑的典型产品,其造型源于西域少数民族打击乐器,是丝绸之路与西亚文化交往的产物。
在中国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均有发现,逐渐影响到周边区域的音乐文化和制瓷的先进技术。
在唐中、晚期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为代表的南方瓷窑也开始掌握烧造瓷质腰鼓的技术。
03将景德镇制瓷史推进了年的考古发现
南窑遗址考古研究表明南窑始烧于中唐,衰落于晚唐,这一发现,将距今有1多年瓷器烧造历史的景德镇制瓷史又向前推进了年。
被评为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现在的遗址现场还能清晰的看见窑前工作面、火门、火膛、窑床、窑墙、窑尾等几部分遗迹。
窑炉遗迹的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瓷器烧造窑炉最早形态的空白。
窑前的工作面+火膛遗址窑床,还有残落的支架残存窑门的位置山坡高处的窑尾04烧制青瓷为主的窑场
龙窑的特点非常适合烧制青瓷,南窑也不例外,窑场多生产青瓷,釉色以青和青绿为主,同时兼烧褐釉、黑釉和窑变花釉。
已发现的器型多样,有腰鼓、执壶、盘口壶、罐、碗、盘、灯盏、钵、水盂、盒盖等。
产品兼有大众所用的粗瓷器和质量高档的瓷品,其中以碗、盘、罐居多。
如今在现场,还能看见厚厚的废瓷器堆积层。
在现场发现了一个带耳的残片。
带耳罐是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中的典型器,可见在唐代,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就已经是非常兴盛。
窑具有匣钵和垫托。这些遗迹保存较好,布局有序,无论是从整体规模还是制瓷工艺流程等方面都能够再现当时制瓷手工业的真实面貌。
05南窑遗址的参观办法
可以在导航地图上搜索“南窑遗址”,导航到相应地方后,可以问下当地人,往里走,如果你能看见文章开头的那张图写有“南窑遗址前行米”的字样,就下车走进去好了,一路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