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般河文化那古老的窑炉

发布时间:2022/5/9 20:27:32   

  “来从远树仍穿郭,去作长溪更绕城”(蒲松龄诗)的般水干流28.8里,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几千年来,她灌溉、滋养着这座古城、这片土地,孕育了她的文明与繁荣。生活在母亲河边的般阳人,是应该好好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物理化学变化的方法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泉古窑,位于渭头河村西,是很原始的窝窝头窑。多少年过去了,那古老的窑炉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后来,淄博兴利陶瓷有限公司征用了这片瓦砾遍地的旧场地,清理过程中,在古窑附近发现了许多早年的陶瓷生产设施。兴利公司的老总司维利随即报告了省、市有关部门。随后,省、市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的专家们多次前往考察。年9月,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原会长耿宝昌和现任会长王莉英也来到了龙泉,二位国内一流的古陶瓷专家考察了古窑和陶瓷生产设施的保存状况后,表达了由衷的欣喜之情。

  在古窑的内腔里面,可以看到炉壁上到处都是黑褐色的“窑汗”,“窑汗”很厚,样子像海石花,这是经年累月烧制的结果。“窑汗”长到这么厚重,至少需要年的时间。厚厚的“窑汗”见证着古窑悠久的历史。

  根据考察,这两座古窑明代时就有了,后来几经维修,一直用到建国以后。两座古窑旁边各有一座二层厂房。一座厂房的入门处有一个平缓的斜坡,清理这个斜坡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断面。断面显示,斜坡由三个层次构成,由上而下逐步拉长了斜坡的长度,也舒缓了斜坡的坡度。对车间地面填土的解剖也显示,由上而下也分为三个层次,每层垫土之上铺垫了一层质地纯净的黄土硬面,这大约就是不同时期工人们劳作的活动地面。由此可以推测,这两栋建筑物的地面至少经过三次整修改造,经历过三个使用时期。在一号晾泥池和一号水井,也可以看出当年修缮过程中使用了不同风格的材料,可以佐证三个实用时期的推测。专家们推断,这三个时期分别是:清代中叶至民国时期;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

  古窑往东几十米处,有一座巨大的石碾。石碾旁边,是用于沉淀泥浆的沉淀池,晾晒泥浆的晾泥池,还有取水的水井。这些设施和厂房、古窑配合起来,就组合成两套完整的生产工序,这是山东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窑址,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在清理这些生产设施时,发现了许多陶瓷物品,有各类瓷片、窑具和坩埚,甚至是保存完好用于测量窑炉温度的“火照”,不一而足。那些窑具、坩埚以及“火照”,应该比古窑以及厂房更年轻。但是,从水井里挖出来的白釉瓷罐,却被专家们判定为“宋白瓷”。这又怎么解释呢?或许只是当地人在使用,也或许龙泉地区在更早的年代就有瓷器生产了。这,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吧。

部分图片转自中国瓷网、POCO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