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黄岩沙埠窑考古发现新窑炉,将改变浙江陶瓷

发布时间:2022/11/3 14:01:28   

begin-->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位于黄岩区沙埠、高桥之间的三角地带。这里分布着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窑坦、金家、下余、瓦瓷窑等7处遗址。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据专家调查、鉴定,沙埠窑的兴盛时期,是北宋中期到南宋初期。这之后,或因生态变化、产业转移等原因,当地不再烧窑。窑火熄灭至今余年,窑址逐渐掩埋地下,从此湮没无闻。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沙埠设立了考古工作站,开展主动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在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区域内,均揭露出规模庞大的窑炉。

其中,斜长72.32米的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今年5月,就在考古工作者们为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搭建保护棚时,意外地发现,这条窑炉的西侧,有疑似窑炉窑壁的迹象。

果然,这里紧挨着另一条窑炉。经过数月的发掘,一条50多米长的窑炉的遗迹,慢慢显现出来。

根据发掘时间的先后,东边先发掘的被命名为1号窑炉,西边后发掘的被命名为2号窑炉。

在考古发掘现场,记者看到,两条窑炉相互平行,均沿山坡而建,细细长长,造型像一条长龙,因此这些窑炉也被称为“龙窑”。

2号窑炉两侧,堆满了陶瓷碎片,有些是烧瓷用的窑具,也有大量破损的瓷器。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岩沙埠窑考古工作站站长谢西营告诉记者,1号窑炉生产的瓷器产品,叠在2号窑炉生产的瓷器产品之上。根据考古地层学来判断,年代越早,埋地越深,因此,2号窑炉的建造、使用时间,要早于1号窑炉。

根据以往的发掘经验,古人要造新窑,往往先把旧窑填埋,在此之上,建起新窑,新旧两条窑是重叠的。而竹家岭这两条窑炉的特殊之处在于,旧窑(2号窑炉)废弃之后,人们在一旁另起炉灶,建起了新窑(1号窑炉)。

另一点新发现是,包括1号窑炉在内的两宋时期窑炉,都是单边开窑门的结构,而2号窑炉能两边开窑门。

“此前,我们发现能两边开窑门的窑炉很少,年代都晚至元明时期。如今看来,宋朝时,已经有这样结构的窑炉了。”谢西营说。

至于,为何2号窑炉会废弃,1号窑炉会建起,谢西营猜测,也许是产品需求增大,2号窑炉无法满足生产,窑工们便建起了更长、工艺更先进的1号窑炉。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黄岩沙埠窑址群总计发掘面积平方米,共发掘考古出土遗物20多吨,含上万件青瓷标本,其中可修复文物约0余件。这些标本分批次送往黄岩博物馆进行整理、建档和研究。

经过专家论证,沙埠窑址群是越窑和龙泉窑瓷业技术衔接和过渡的重要地带,是探索越窑瓷业技术南传与龙泉窑瓷业技术渊源的重要地区,同时对于探索北宋中晚期越窑、定窑、耀州窑、龙泉窑等瓷业技术交流模式与途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凭借着考古工作,年12月,沙埠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获评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年12月,沙埠窑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年3月,台州市黄岩沙埠北宋中晚期窑址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在沙埠窑考古研究的强大支撑下,黄岩将投资2.47亿元,建设以沙埠窑遗址为核心,以青瓷文化为内涵,集遗址景观、自然野趣景观、乡土农业景观为一体的,具有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展示、文化传承、艺术创意、旅游休闲、青瓷产业等多种功能的考古遗址公园。

可以想见,沙埠窑青瓷文化将成为黄岩乃至台州的一个独特文化标识、一张“文旅金名片”。本报记者吴世渊/文陶子骞/摄

en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2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