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71年来乐山大佛脚趾首次被洪水淹气象风险

发布时间:2023/1/22 23:37:14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消息,这是年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

8月中旬,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北门到八仙洞码头的水位已没过人腰部。在乐山大佛佛脚观景平台上,水已淹没至大佛脚趾。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消息,这是年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

其实,这个汛期,强降雨频繁“光顾”我国南北多地,在威胁百姓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让文物古迹很“受伤”。

据国家文物局通报,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等11省份有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

既“伤害”又“守护”,气象因素对文物保护有过亦有功

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盐雾腐蚀箱、疝灯气候老化机等大型文物保护科研设备被研发并投入使用,以便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对哪种文物影响最大。

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素是最直接导致文物加速“衰老”的“祸首”之一,其中温度与湿度、雷击、酸性气体和酸雨是“主力”。

寒暑交替带来的温度剧烈变化会导致碑刻、石雕表面出现明显龟裂甚至粉化脱落;阳光中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让壁画、彩画褪色;长期高温高湿会导致纺织品、丝织品发生虫害、霉变,还会使石质类文物表面、古建筑类的构件材料出现风化;酸雨会造成金属类文物被腐蚀……

年4月6日,施工人员在沈阳昭陵古建筑上安装防雷带。此次施工采用简便、高效、安全的新型焊接工艺,同时将设置多处新型接地装置,可将雷电更好地导入地下。新华社发(张文魁摄)

这种影响在莫高窟表现得尤为明显。洞窟内相对湿度一旦超过62%,盐就会溶解,再遇到干燥的空气即会结晶膨胀,进而加剧壁画酥碱病害风险。

此外,由于长期受风沙天气影响,“强烈的风沙打在洞窟雕像和壁画上,长年累月下来,就像一张砂纸一样磨来磨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式功分析道,沙尘微粒表层吸附的某些细菌和化学物质,还可能对壁画的颜料产生复杂的生物或化学作用,致使其变色,甚至脱落。

然而,气象因素对文物保护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许多文物得以保存千百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功不可没。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胡东波表示,文物能够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干、湿两种极端环境,“正如一句俗语所说,‘湿百年,干千年,不干不湿就三年’。”

游客从敦煌莫高窟的一处壁画旁走过。张锰摄

“救急”与预防并举,文物保护亟待加强部门合作

在日常的文物保护工作中,预防类措施则不可或缺。这其中,对文物所处环境开展长期监测是重点。

福建省南靖县东溪窑上虾形—封门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组成部分之一,常年受降雨冲蚀,遗址风化、生物病害较严重。

当地文物部门通过开展微环境及气象要素监测,实时掌握温湿度、降雨量等监测数据。以监测数据和室内老化模拟试验为依据,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得以筛选出最适宜的保护修复材料。

福建漳州南靖东溪窑窑炉区里的窑室。图片来源:新华社

气象部门作为气象监测的专业力量,也在积极行动。

早在年,气象部门就在西藏大昭寺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实时监测寺内温度、湿度、光照和压强。广州市气象局与文广新局共同在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建设了自动气象站,共享监测数据,为制定文物保护策略提供支撑。

放眼全国,尽管气象监测设备已在不少文物保护单位落户,但常规监测数据所能提供的服务依然有限。

对监测数据的深挖和利用,也呼唤气象专家的参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陈港泉告诉记者,研究人员在莫高窟内安装了小型气象监测设备,可获取充足的监测数据。但由于缺乏气象专业背景,在气象数据的解读分析、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人员常常面临难题。

敦煌沙尘暴观测仪器。朱永峰摄

“文物部门与气象部门在管理方面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北京市气象局防雷专家宋平建介绍称,如今,文物保护单位高度重视防雷安全,给许多古建筑物安装了直击雷防护装置,防范雷击灾害。但防雷装置的管理和维护仍缺乏专业队伍,应引起重视。

文物部门相关人员对部门科研合作有更多期待:“两部门可以联合设立文物气象专题,用更有含金量的科研成果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0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