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湖泗窑址群是宋代湖北最大制瓷窑场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湖泗窑址群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窑址中实不多见,也是宋代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制瓷窑场。”本次展览策展人、曾在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多年的武汉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范江欧美介绍,唐宋时期是我国制瓷手工业的空前发展和繁荣时期。唐代基本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到了宋代,制瓷业发展的里程碑上又出现了如今我们仍耳熟能详的“官、汝、钧、定、哥”五大名窑。
范江欧美介绍,宋代不仅出现了五大名窑,各地民窑也遍布神州大地,湖泗窑属于宋代民窑。然而,关于湖北地区制瓷方面的文献记述却语焉不详。年,考古工作者在文物调查过程中首次在江夏湖泗夏祠村发现窑址,填补了湖北省古代瓷窑史的空白,弥补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的缺环,为古代陶瓷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经过年、年、年的3次文物普查及20余年的文物调查考古工作,专家现在已经基本廓清湖泗窑址群的分布情况。湖泗窑址群主要分布在武汉市江夏区范围内的梁子湖西岸、斧头湖周边及鲁湖西岸,它跨越8个街道(湖泗、舒安、山坡、乌龙泉、安山、法泗、金口、龙泉)、50个自然村,有各类大小窑堆处。分布范围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30公里,窑堆总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年6月25日,湖泗窑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对部分窑址的发掘清理和整理研究,专家基本了解了湖泗窑址群的文化面貌。湖泗窑址群初创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其中以宋代为主。湖泗窑址主要为龙窑结构,也有少量馒头窑,分布在湖畔低矮山丘上。其产品分白瓷系(影青瓷)和青瓷系两大类。湖泗窑的产品以普通老百姓的日用生产、生活用器为主,种类丰富,有碗、盏、盘、碟、壶、罐、高足杯、瓶、粉盒、灯、钵、盂、熏、枕等。
湖泗窑为何没有像景德镇瓷窑那样至今“炉火不熄”?专家表示,其原因成谜。
曾参加湖泗窑考古发掘的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许志斌介绍,典籍中少有武汉地区制瓷发展情况的记载,以至于流传着“白云黄鹤无瓷窑”的说法。他说:“湖泗窑出土文物不同于许多传世文物,它烧制的杯、盘、碗、盏在当年大多已被运销外地,留在窑膛里被掩埋的多为残次品。我在参与发掘过程中发现,那些窑炉的最后一炉遗存多显出衰败景象。”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永康也证实,考古发掘出的湖泗窑文物中,完整器不多,少量完整器多从匣钵中取出。这些匣钵盖子和钵身烧连在了一起,在当时是废品,会被扔掉。
湖泗窑有斧头湖、梁子湖环绕,交通运输便利。宋代以后,湖泗窑为何逐渐衰落,以至于后来彻底消失于人们的视野?李永康推测,有可能适合湖泗窑制瓷的泥土原料用尽了,可能工匠们陆续迁移到了景德镇等其他窑址。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通讯员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