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市场 >> 资深建盏玩家绝对不会踏入的三个建盏误区新
建盏兴于宋,后随饮茶习俗的改变而渐渐没落,现今的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容易让人浮躁。工作之余,若是约上三两好友,泡一壶清茶,执盏于手,岂不乐哉?有许多的朋友们在挑选建盏时只看重建盏的胎体、斑纹、落款,师傅等。殊不知其实建盏真正打动人心的在文化。建盏的文化底蕴深厚,并与茶文化相随相依,总而言之建盏离不开茶、而且只为茶而生。
玩盏的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些误区,但是新手小白却会踏入其中,让我们来看看这被冤枉的三个误区是哪些吧!
建盏有毒,不能用来泡茶"建盏有毒论"的传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尽管辟谣的人很多,但是传谣言的人也不少,就跟烧不尽的野草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冒出来一次。但小编真的要再次重申:正宗的建盏真的没有毒!而且建盏身为茶具,本身就是用来喝茶的!
建盏的斑纹来自于建盏的特殊的釉料,建盏的釉料主要有三个成分,一个是釉基,一个是发色剂,还有一个就是助熔剂。釉基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即氧化硅。辅之以长石和少量粘土。发色剂则是氧化铁,这是建盏形成独特斑纹的主要因素。建盏的助熔剂主要是草木灰,可能要有人不太清楚草木灰是什么,草木灰说简单点就是土灶里面烧过柴火之后留下来的灰。可见一切材料都是取自大自然,无任何化学添加。
有什么能够直接证明建盏是安全的吗?有的,建盏的质检报告!
年2月,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别出台建盏的质检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地理标志产品建盏》,5月开始实施。
省质监局专门为建盏建立标准后,除铅镉迁移量引用国家标准之外,在等级划分、器型标准和含铁量等方面,都作出具体规定。
福建省质监局还批准了南平市局建立建盏专门质检中心的请示。
建盏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金砖国宾礼之后,有了地理标志规范,为消费者辨别伪劣产品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依据,也对生产优良产品,传承非遗技艺的工艺师有保护作用。
▲黄美金老师金油滴建盏作品检验报告
开片是瑕疵开裂确实是瑕疵的盏,但是开片和开裂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淆。
1、什么是开片
开片就是一种瓷器釉面自然开裂的现象,是一种瓷器的特征,只要是瓷器都有可能出现开片,建盏是黑瓷代表,自然也是有开片的。开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2、关于建盏开片,该如何正确欣赏?
瓷器的开片是有永恒艺术生命力的。
▲有开片的宋代建盏标本,抚摸起来非常光滑舒服,开片与乌金釉中隐隐的兔毫纹相映成趣
▲宋代建窑茶叶末釉标本上的开片,建窑的茶叶末釉盏,在清亮翠绿的釉色中产生开片,非但不是损伤,还增加了观赏性,与追求开片的青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界的初始就是残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精美其实是浅层次的美,完美无缺永远只是理想境界。盏友们在买盏的时候便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建盏本来成品率就低,想要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对于与建盏工艺共生的特点,要带有包容之心,比如开片、气孔等。
真的珠宝,定有美中不足。对于优秀建盏的某些缺陷,要宽容理解,随缘不执。要感知和光同尘,有与无的辨证关系。
建盏的气孔是瑕疵许多人并没详细的了解建盏,仅凭看过几张建盏图片就认为建盏上的气孔是瑕疵,自然就对建盏抱有一些偏见,但其实了解建盏的朋友就会知道,建盏的气孔是没有办法消除的,是建盏制作的工艺特殊性决定的,并非瑕疵。
为什么不是瑕疵呢?首先要了解气孔的怎么形成的。
气孔的形成是由于高温的烧制过程中,加入松木让窑炉内产生一氧化碳,釉水由于高温上下滚动,从而形成精美的铁系结晶斑,为了烧制出精美的铁系结晶斑,气孔是无法避免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人的皮肤需要呼吸,所以皮肤上有毛孔一样。所以,建盏气孔属于正常现象。
虽然建盏的气孔不能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制盏的技术不断提升,很多师傅可以做到令气孔更小、数量更少。通常来说玻化好的建盏,气孔现象通常会大大改善。而且气孔的存在,一般来说也不会影响釉面的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