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一个人拥有极致的好奇心会给我们什么样有趣

发布时间:2023/2/20 23:44:19   

先给大家分享一段小故事,大家就明白了主人翁是谁了?

美第奇家族当时委派一批音乐家从佛罗伦萨到米兰做学术交流。其中有个音乐家居然会想测出从佛罗伦萨到米兰要多久?就好比我们去外地出差,当你没有现代网络信息资料可以查询两地距离有多远的时候,你会想测你从出发的地方到目的地有多远吗?而且测这个距离跟你出差办的事啥关系也没有。

这就是我们跟一个有极致好奇心人的区别,他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没错就是他就是我们熟知的《蒙娜丽莎》的创作者。

他以一个音乐家身份是怎么测算呢?通过车轮毂转的圈数,测出的数据居然和实际的距离相差无几。可以看出列奥纳多·达·芬奇他对生活是充满多大的好奇心呀。

列奥纳多·达·芬奇到底经历了什么?会有这样的好奇心。接下来我们来分享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人生经历。

首先先来说说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的师傅,14岁的时候,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父亲带着他去见了他的师傅: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

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是他父亲的客户,金匠出身,看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画的画作,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成了韦罗基奥的学徒后,列奥纳多·达·芬奇开始接受一系列严格的培训内容,包括表面解剖学,力学,绘画技巧,以及物体上的光影效应。

韦罗基奥的工作坊为美第奇家族建造过华丽的坟墓,策划展览,铸造过耶稣的铜像,为庆典设计装饰……工作坊的一层是朝大街敞开的商店和作坊,工匠和学徒们在画架,工作台,窑炉,陶轮和金属磨具上批量生产。很多工人在楼上的宿舍同吃同住。作品产出后都没有签名,因为是集体劳动的结果。

韦罗基奥天性和善,很多学生学徒期满后还和他一起工作,生活,列奥纳多·达·芬奇也不例外。但是韦罗基奥不是一个严格的监工,他的作坊没有按时交货的美誉。后来列奥纳多·达·芬奇也经常发生“烂尾”,容易分心,很可能是受到他师傅的影响。

这段学徒生活为列奥纳多·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他富有创造力的大脑也被不断地点亮。在19岁时,他与师傅一起为布鲁内莱斯基建造的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上放置了一个重达两吨的铜球,他发现了几何与艺术结合的美。

这些参与工作的经历,和当时两位博学多才之士对列奥纳多·达·芬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位是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即佛罗伦萨圣母花大教堂穹顶的设计者。为了建造教他的穹顶(一个由近四百万块砖构筑的自承重结构,迄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穹顶)。他还重新发现并极大推进了古典透视理论,弥补了中世纪的艺术缺失。他做过一个透视实验,先在一个画板上绘制了站在广场上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得见的圣诺望洗礼堂,然后他在画板上钻一个孔,面对洗礼堂,将画板背面靠近自己的眼睛。再拿一面镜子放在一臂距离开外,镜子嫩照见画板上的洗礼堂。他一边在视线内外移动镜子,一边透过小孔比较镜子中的图像和真实的洗礼堂是否能重合,据此来验证他的透视法。他的线性透视法改变了艺术,也影响了光学,建筑和几何学的实际应用。这个实验也启发了列奥纳多·达·芬奇。

第二位是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也是一位杰出的通才。他三十岁出头完成一本:《论绘画》,这本书拓展了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理论。用几何学的方法计算出如何在二维平面上绘制远处物体的透视线,并且为了准确记录轮廓,他建议画家在面前悬挂由细线织成的纱幕,这样就可以把纱幕后面物体的轮廓在纱幕的小格子上标画出来。这一方法方便了绘画,还影响了地图绘制和舞台设计。把数学应用于艺术,这也提升了画家的地位,使得视觉艺术逐渐与其他人文学科拥有平等的地位。

阿尔贝蒂年过六旬时列奥纳多·达·芬奇才十几岁。虽然他们没有见过面。但列奥纳多·达·芬奇把阿尔贝蒂当成偶像,研读阿尔贝蒂的论文,甚至刻意模仿他的字体和举止,因为阿尔贝蒂的个人魅力远近闻名。阿尔贝蒂曾写道:“一个人必须在三件事上做到风度翩翩,那就是走路,骑马和言谈,因为其中的每一样都让周围人觉得美好。”后来列奥纳多·达·芬奇在这三件事上都无可挑剔。

在这样容易分心工作环境和艺术环境熏陶下,列奥纳多·达·芬奇逐渐塑造出容易被身边事物吸引,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极强的好奇心和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世界观。对列奥纳多·达·芬奇来说,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4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