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中国古代瓷器为何少见红釉瓷,可它却又代代

发布时间:2024/9/13 12:17:13   
北京中科曝光 http://www.yunweituan.com/m/

作者:M·辰

#瓷器篇—44#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釉里红缠枝花纹碗,明;故宫藏)

前面说到:中国瓷器从商周(原始瓷)萌始,历经东汉(成熟瓷)、唐(创烧釉下彩瓷等)、宋(五大名窑瓷等)、元(创烧青花釉里红瓷等)约年的探索与发展历程,至明代时,制瓷工艺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如各种青瓷、白瓷、颜色釉瓷、釉下彩瓷工艺等,为后世明清两代瓷业的大发展和走向巅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前人的基础上,明清瓷器一路高歌猛进,不仅烧造出了郎窑红、霁蓝等瓷器名品,还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等多个釉上彩新品种以及釉下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瓷等,从而在中国瓷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瓷器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作为明清瓷器的开篇,我们首先说说贯穿于唐、宋、元、明、清五代的“红釉瓷”,以此说明明清制瓷工艺与前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本文图片由M·辰、福元拍摄,版权所有)

红彩初现

唐代时,工匠们一直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来烧制绿彩瓷器。一次偶然的失误,不料想瓷器的表面竟出现了红彩。经过反复研发与实践,人们终于发现了个中秘密。

氧化铜呈色原理

窑炉点火后,在窑炉内形成了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环境,专业上称之为“气氛”。窑炉气氛大体可分为两种:氧化气氛与还原气氛。简单说:氧气量充足的窑炉环境,被称作“氧化气氛”。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开门烧窑,空气进的多,因此供氧量大”,此为氧化气氛。反之,关门烧窑,氧气供应不充足,就形成了“还原气氛”。

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在不同的窑炉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呈色反应: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

早在汉代时,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窑炉氧化气氛中使氧化铜呈现绿色的工艺技术。一直到唐代,人们一直以此方法制作绿彩陶瓷器。直到唐代的某一天,人们偶然发现氧化铜居然还有呈现红彩的一面,于是红彩瓷器诞生了。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故宫藏)

宋代人利用铜红料的呈色原理,再加上铁、钴、锰等一些金属元素,制作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其打底色就是铜红色。铜红色与铁所呈现的青色一起构成了钧窑最标志性的魔幻色——“玫瑰紫色”。

(釉里红玉壶春瓶,元;故宫藏)

到了元代,工匠们利用铜红料烧制出了釉里红瓷。所谓“釉里红”,就是在瓷胎上以铜红料绘画图案,然后再罩上釉入窑烧制,因为红彩在釉下故称“釉里红”。

但是,元代时釉里红的烧制并不那么成功。因为人们发现铜红料对于温度极为敏感,它只在很窄的一个温度范围内(上下温差10°C)才能呈现出最佳的红色,高于最适温度,颜色就飞掉了,俗称“飞红”(见上图)。因此,元代釉里红中很少见到细描精绘的线绘釉里红瓷器,大多是粗放的成片或成块的图案,以便减少“飞红”的影响。

(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元;江西高安市博物馆藏)

“飞红”原理

铜红料中的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时铜离子会从釉中游离出来,产生挥发现象。直观的结果就是颜色褪色或者不连贯,也就是我们在瓷器表面看到的图案消失或断断续续的现象。

由于“飞红”的影响,能够完整展现纹饰画面的釉里红瓷器非常罕见,上图中的“元代釉里红线绘开光花鸟纹罐”是极为珍贵的一件。

同样原因,元代的红釉瓷也极为罕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元代时红色是臣民禁用色,只能帝王尊享。两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元代红釉瓷极为稀少。

你没看错!这是元代釉里红地白花缠枝花纹大碗——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铜红料所呈现出的就是这种黑灰色。(故宫藏)

因此说,在元代要想烧成一件颜色纯正的釉里红,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明;国博藏)

但是到了明代,控制铜红料的呈色问题已不再是难事。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拥有复杂精描细画的线绘图案的釉里红瓷器(见上图),说明工匠们在控制“飞红”的技术上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到了永乐朝,红釉瓷的制作更加纯正精美,其发色成鲜艳的红色,犹如红宝石一般,因而又被称作“宝石红”。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故宫藏。图源故宫)

清代的红釉瓷在明代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颜色有铁红、铜红、金红等,且清代初期时铜红釉的烧制技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清代著名的红釉瓷有郎窑红,霁红等。郎窑红,以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而命名,烧制难度极大,其釉层厚实,釉面色泽具有很强的玻璃质感。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谚语,说明其烧造难度之大。霁红瓷烧造于康熙朝后期,因釉色似雨后红霞而得名。

红彩(釉)瓷,从唐代摸爬滚打一路走来,虽因烧制难度极大而几经衰落,但却一直不绝于世,很重要的原因是红色乃尊贵之色,受历代帝王之宠爱。尤其是到了明代,因为帝王姓朱,朱即是“红”,因此红釉瓷又被“激活”,继而一步步走向了康熙朝红釉瓷的繁荣盛况。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7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