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窑炉 >> 窑炉发展 >> 御窑金砖历史考证又有大发现
御窑金砖考证又有大发现!
近日,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年第3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中,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张朋川发表了《御窑金砖是怎样炼成的——明代〈制砖图〉册和作者考》一文。
通过进一步考证,张朋川认为《造砖图说》是我国最早阐述制砖代表性工艺的著作,其图本《制砖图》册,通过连续的宏大画面,详细展现了近五百年前相城地区御窑工人制造宫廷细料方砖的各道工序和真实劳作场景。
这一考证结果究竟如何被发现?
且听香橙君细细道来
嘉靖十年(),明代建筑学家张问之奉旨到苏州府陆墓等地督造宫廷建筑细料方砖五万块,历时三年多才完成。在此过程中,因感到工人采炼烧造方砖的难处,张问之撰写和绘制了《造砖图说》。
张朋川指出,《造砖图说》原本已佚,其提要收录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其中概述了御窑方砖的各道工序。
与此同时,通过文本和图本的比较研究,据张朋川考证,明代著名画家周臣所作的《制砖图》册,正是《造砖图说》的图本。这《制砖图》册现藏于美国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共有10幅制砖的画面,描绘了古代相城地区制造御窑金砖各道工序的宏大场面。
▲《制砖图》册中金砖制作过程▲如今金砖制作过程张朋川考究认为
附有介绍相城地区御窑金砖
采炼烧造过程的《造砖图说》(年)
是我国最早阐述制砖代表性工艺的著作
比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年)
要早一百多年
张朋川还认为
相比附有较为简单插图的《天工开物》
《制砖图》册作为《造砖图说》的图本
不是简单地示意工艺技术
还详细描绘了工人工作的生活场景
这些画面
不仅全面展示了造砖的每道工序
连工人坐地吃饭、喝水等场景
也细致入微
既有大场面又有小细节
既有生产活动又有生活气息
▲《制砖图》册中古代烧窑场景
00:32▲如今烧窑场景
张朋川说,这些图册
对于现代人了解明代官造的诸多真实细节
比如真实的御窑形态和采炼场景
百姓生活的部分面貌等
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可称作最早描绘工人群体劳作的
具有经典意义的画作
点亮“金字招牌”相城地区御窑金砖的烧造,自明代永乐起,续至晚清,近六百年中不断为皇宫殿堂烧造方砖,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用砖的最高技艺水平。■年5月20日,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由著名建筑师刘家琨主持设计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建成。■年,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授牌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授牌仪式在该馆举行。■年,该馆被正式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同年5月被中国建筑学会授予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全国首家展示“御窑金砖”的博物馆和相城区首个国家AAAA景区,因整体建筑设计兼顾了地方性和全国性,营造出互相融合的文化感和艺术感,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传承中,博物馆坚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御窑金砖”历炼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文创研究和传播方式方面满足游客多功能、多层次需求,并在未成年人活动、艺术沙龙、公益讲座等方面尝试更多的文化供给。
与此同时
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工作
也在日前取得了重要进展
确认该处遗址为明代金砖窑址群
探源苏州文明该处遗址系年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组织的考古勘探队伍,在对相城高新区元和塘两侧陆慕老街商住项目地块进行考古前置工作时发现。
年,第一阶段考古发掘面积为平方米,发现分布于元和塘两侧4片区域的明清金砖窑址群。今年以来,第二阶段发掘工作围绕着埋藏最为丰富二区进行,申请发掘面积为平方米。
截至目前,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已出土明代金砖、宋代陶灯等文物70余件。窑址群涵盖遗迹48个,其中12组砖窑保存较为完好,部分砖窑形制独特,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座被考古人员称为“陆慕窑炉”的罕见明代砖窑。
“陆慕窑炉”内设两种窑床,系此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的窑体体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复杂的砖窑,其窑体形制在考古史上较为罕见,系陆慕地区所特有,反映了苏州江南文明的独特风貌。
此外,作为砖窑配套设施的晾坯区、大型沉淀池,包括运送金砖等产品至码头的沿河砖路,也于近期被发现。
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负责该项目的领队刘芳芳表示,这些新的考古发现,揭示了陆慕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对该处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有利于加强对明清时期金砖烧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历史深度,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祥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城区也将加强对元和塘古窑遗址—陆慕古镇—御窑金砖博物馆的整体谋划,用“大遗址”的思路整体保护,做优元和塘御窑文化遗址。
历经年沧桑
苏作精品在新时期依旧熠熠生辉
相城也将持续推动文化传承
打造独具江南文化魅力的品质之城!
延伸阅读
“点土成金”!“天下第一砖”出窑啦…
再上央视,整整10分钟!